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的

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的

Jul 9, 2025

AI换脸、虚拟直播和骗局的进化


图片

前不久,我妈差点又被骗了。


对方说自己是某“XX资本集团”,号称为了帮助之前在P2P理财、数字资产等投资中被骗过的“老用户”回购资产、补偿损失。


说实话,他们做得特别真。

有“香港公司注册证明”、有“董事长”开直播讲解、有专门开发的APP,甚至还能登录进去看到所谓的“数字凭证”和“资产余额”。


那些话听上去真的让人心动——“国家支持”“受害者补偿”“稳赚不赔”。

我妈信了,因为她确实在几年前被骗过,她想找个机会把失去的拿回来。

还好,这一次她和我说了。



骗局在变,技术也在变。


现在很多人还以为,只有转账、短信链接才叫诈骗。但其实,骗子们早就用上了更高阶的技术:



  • AI换脸:实时假直播,让“董事长”“专家”出现在你面前,和你对话。

  • 声音克隆:只要几分钟录音,任何人的声音都能复刻。

  • 虚拟主播+APP:一套流水线话术+假账户截图,让人一步步掉进坑里。

图片


这些骗局看起来专业、正规、甚至让人觉得“靠谱”。

但无论包装得多高级,只要有两个关键词——投资 和 稳赚——几乎就可以直接判定:骗局。


而且,这些骗局越来越喜欢找那种曾经被骗过的人。

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人更渴望“翻盘”,更容易相信“这一次是真的”。




有很多父母被骗,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


更多时候,是因为他们孤独、渴望被关注、渴望有人听他们说话

骗子给了他们这些,而我们——做子女的——往往因为忙碌、因为距离、因为缺少沟通,反而成了骗子留下的空白。


当他们被关注、被关心、被陪伴的时候,他们其实并不容易被骗。




我妈被骗,不是因为她贪心,而是因为她相信世界上还有好人。

这让我难过,但也让我反思:

技术在进步,骗局在升级,但很多时候,真正的漏洞在我们自己——在那些缺席的陪伴、断裂的沟通、被忽略的情感。


我们不可能永远在父母身边,但至少,可以让他们知道:

有事可以告诉我们,别怕麻烦,我们永远站在他们这边。



题外话:

其实,很早以前就想写这样的一长段文字,来说明技术的岔路口不仅仅是“科技创新”,更有可能是“人文和道德”的挑战。


但我一度认为我妈,甚至无数家庭的父母们可能经历过了那个时期后会更清醒和理智的保护自己的财产。


然而在现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似乎老人们的投资意愿又发生了改变,骗子们对时事太了解了,甚至他们理解了技术以及时局下的人群心态。

这要比我们做任何市场调研以及做任何用户研究都有用的多的多....

为什么?其中的“道”似乎已被骗子们“方法论”化,并迭代了好几轮了。


而我们对待产品,对待设计一直以来都遵循市场需求到目标实现的单一链条。缺乏想象力,也缺乏理解某个群体的“道”。

仅凭我的悟性能够看清的似乎也就是这些表象,不具备“集体作案”似的环环相扣的操盘能力。


这或许是产品设计们的悲哀,也或许是软件产品设计上,在顶层下发指令时的狭窄视角。产品应避免决策层的独断专行,同时又需要对市场具有主动的敏锐反应和对时局的度量。


从这点看,骗子目标极其明确,作案不惧法律后果和伦理。


这让我想起了某夕平台的“演绎”性返现逻辑。

我就不展开观点了.......



最后,如果你愿意,可以把这篇文章转给你的家人、朋友。


别等到被骗了,才想起提醒。

这个世界不会自动变好,但我们可以彼此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