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自研 N1 芯片,在AI布局中,或许 “Thread”才是重点。

Apple 自研 N1 芯片,在AI布局中,或许 “Thread”才是重点。

Sep 18, 2025

从昨天起,新一代 iPhone 的评测陆续解禁。几乎所有媒体都聚焦在那些“传统升级”维度:外观、性能、续航、散热,甚至影像系统。


但回过头看这些年 Apple 与 Google、Amazon、Samsung 等厂商共同推动的Matter联盟(CSA),其中最重要的底层通信协议 —— Thread,其实早已指向一个终极场景:本地终端与智能设备之间的自主协作。


如今,这些智能设备早已更新换代,不仅具备更强的联网能力,还拥有独立的 IPv6 地址,可以实现点对点连接,不再依赖中枢网关,甚至连 Wi-Fi 路由器都可以绕过。


这意味着:智能设备不再只是“等你发号施令”的终端,而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大脑”来统筹协同——而那个大脑,可能不再是 HomePod 或 Apple TV,而是你随身携带、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 iPhone。


在当下这个隐私高度敏感、边缘 AI 亟待引领者的阶段,也许那句熟悉而又被人质疑的口号——Only Apple can do…正悄悄准备再次响起。我仍然期待,苹果能真正成为那个驱动力——通过本地 AI + 边缘模型,不依赖云端、不依赖联网,就能智能控制家中设备。


这也许正是最贴近每个家庭、最具现实价值的“未来解法”。


当智能设备逐渐成为 AI 的“感知器”——让本地 AI 能够真正 看见、听见、嗅到并理解环境中的各种数据,那么 iPhone 就将跃升为一个 端到端的智能化 Agent,接管我们日常中许多无需操心的动作。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当我随口说一句“今天有点不舒服”,Siri 就能自动在 HomePod 上播放几首 chill 音乐,Apple Watch 检测到血氧偏低,iPhone 就能自动开启新风系统,甚至为我打开窗户通风。


这一切,不再需要我们提前设定繁琐的快捷指令,而是由 AI 自主理解、自动编排,像导演一样调度每个设备,协同完成任务。它所能创造出的组合场景,将远超今天任何“手动式智能”的可能性。


有时候,最关键的“升级”,藏在最少人关注的技术细节里。而我们真正期待的未来,也许不是性能跑分再快几秒,而是——设备越来越懂你,越来越不用你操心。

也欢迎您在评论区说说你最希望 iPhone 能控制的“现实场景”是什么?